7月21日 国务院总理李强 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 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》 此次会议明确,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、扩大内需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。要坚持稳中求进、积极稳妥,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、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,成熟一个推进一个,实施一项做成一项,真正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。 按照2014年国务院《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》划定的标准,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超大城市,500万~1000万为特大城市。考虑到人口流动等变化,不同时期进入“榜单”城市有变动。例如,按照《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》,共有7个超大城市、14个特大城市,分别为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成都、天津、武汉、东莞、西安、杭州、佛山、南京、沈阳、青岛、济南、长沙、哈尔滨、郑州、昆明、大连。 图源:国民经略 城中村的出现源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、城市快速扩张、人口快速城镇化等因素。而随着城市土地资源趋紧,用地矛盾突出,城中村的去留与转化一直受到各界关注。近段时间,多地都在推进不同措施的城中村改造,其中也不乏争议性案例。支持者认为,改造城中村可以拉动经济、改变市容、提高居住品质、消除安全隐患等。但也有声音担心,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以及“一刀切”、盲目改造、资金安全等情况。 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据了解,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,会议指出,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。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,此次会议审议通过《意见》,标志着后续城中村改造工作具有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方针,对于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。 “此次《意见》对城中村的改造明确了一个重点,即群众需求迫切、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领域,类似改造势必有助于补短板,对于城中村相关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等都有积极的作用。”严跃进说。 在他看来,此次对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推进,将成为今年此类城市的一项重点任务。首先,城中村改造关系此类城市存量资产盘活和城市功能复兴的关键阶段,此项工作非常受政府层面的关注,通过相关工作,将有助于明确工作方向,对于城中村的工作梳理和加速发力有积极的作用。 “城中村改造有别于老旧小区改造等,但可以认为后续会把此类工作纳入统一的范畴中。”严跃进说,总体上,城中村改造有助于挖掘相关土地的商业资源,同时也可以积极导入各类公共配套,对于城市功能的再造和升级都有非常好的导向。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,积极创新改造模式,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,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,实现可持续运营。 超大特大城市正是城中村最为集中的区域。 如果说十多年前三四线城市还不乏大量棚户区和城中村的存在,随着棚改货币化的全面收官,这些地区的更新改造需求快速萎缩。 相反,在超大特大城市,仍有大量城中村存在。 广州深圳都有100多条大型城中村,不少还位于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,与周边CBD的钢筋水泥森林形成鲜明对比。 这些地方不仅空间逼仄、握手楼遍地即是,居住需求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,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极低,与大城市土地资源开发殆尽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。 因此,在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,既有通过固投拉动经济的短期考量,也不乏提升民生水平、拉大城市框架、为城市发展腾挪更多发展空间的长期考虑。 那么,这一轮城中村改造,会不会成为新一轮的“棚改”?据国民经略分析认为,恐怕不会。 其一,棚改货币化之所以影响巨大,原因不在于棚户区改造本身,而在于“货币化”。 其二,“大拆大建”模式早已被否定,城中村改造的方向发生了变化。 过去无论是棚改还是旧改,多以大拆大建为主,对于经济的刺激可谓立竿见影,但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问题。 事实上,早在2021年,官方就已发文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严控大拆大建大搬迁,不大规模、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,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。 这一次,官方进一步强调,要坚持稳中求进、积极稳妥,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、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,成熟一个推进一个,实施一项做成一项……并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。 可见,城中村改造不会一哄而上,更不会大拆大建,反而还要承担起保障房建设重任,对楼市的刺激效应是有限的。 其三,楼市环境变了,即便大水漫灌、大拆大建齐齐登场,也很难产生强大的刺激效应了。 七八年前的棚改货币化启动之际,楼市虽然面临高库存之困,但当时房地产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。 毕竟,住房需求还未饱和、居民杠杆率还在地位、城镇化犹待提速、人口仍在增长、经济也保持高速增长,这些基本面决定了政策的立竿见影。 |
GMT+8, 2023-11-30 05:23 , Processed in 0.021846 second(s), 1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